雲晴學堂(5.家族系統治療理論、4客體關係理論、3心理劇、2.多元表達藝術治療、1.榮格分析心理學)

 

I.      榮格分析心理學

II.     多元表達藝術治療

III.    心理劇 

IV.    客體關係理論 

V .    家族系統治療理論

 

V. 家族系統治療理論

  家族系統治療理論是包恩(Murry Bowen)於一九六○年代提出的家族治療理論;包恩是家族治療界先鋒級的大師之一。由於家族系統(family systems)一語,和一般所稱的系統理論(general systems theory)在語詞上易混淆,所以包恩後來將其「家族系統理論」改稱為「包恩理論」(Bowen Theory)。
  該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將家庭視為一個情緒組體(emotional unit)以及一個互相連結的關係網,必須從多世代(multigenerational)或家族史的架構中予以解析,才能有最佳的詮譯。此理論是貫穿分析論與系統論之橋樑,其重要內涵在於以八個概念來說明家庭功能: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if self)、三角關係(triangles)、核心家庭情感過程(nuclear family emotional process)、家庭投射過程(family projection process)、情感截斷(emotional cutoff)、多世代傳遞過程(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process)、手足位置(sibling position)、社會退化(social regression)。

  1. 「自我分化」是指個體能區分自身經驗中的理性過程與情感過程,並能選擇由何者來主導之程度。在此向度中,從理性與情感完全混淆不清,到二者完全分化,包恩將之置於零到一百的量尺上來表示分化程度。分化程度多寡非關心理正常與否,然而愈不分化者,愈不易承受壓力。
  2. 「三角關係」是指當家庭中二位成員的關係不平衡而形成壓力時,則會帶進第三者,形成三角關係,以解決二人之間的緊張關係。亦即在三人互動之下,原本存在兩人間的壓力情緒,得以轉移至第三者,焦慮得以紓解。三角關係的功過須視系統情況而定。
  3. 「核心家庭情感過程」是指個體會選擇與其自我分化程度相當的人做配偶。兩個低分化的人組成的家庭,將呈現低分化的特質,即不穩定與緊張的關係,並且會以爭吵、疏離、衝突、過度關注子女的方式來減輕其緊張。
  4. 「家庭投射過程」是指自我未分化或人格不成熟的父母,會選擇其子女當中最幼稚、最低自我分化者,做為注意力集中的目標,以轉移父母本身的焦慮。這位被父母當成情感投射對象的兒童,會傾向與父母融合而形成共生關係。
  5. 「情感截斷」指家庭成員為了脫離與家庭的情感臍帶,以遠離家庭或假裝不受家庭影響的方式來求得心理的自由,是一種虛假的自由,雖能暫時得到焦慮的紓解,但未真正解決與家庭分化的問題,同時製造了與家庭疏離的新問題。
  6. 「多世代傳遞過程」指核心家庭情感過程與家庭投射過程會一代一代傳遞下去,依包恩之見,大約八到十代的歷程,便會形成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7. 「手足位置」是指出生序影響個體在家庭情感系統中的角色和功能,而夫妻關係中的互動型態與其在原生家庭中的手足位置有關。
  8. 「社會退化」指社會就像家庭一樣,有兩股力量在運作,即分化與未分化。包恩認為近數十年來,社會的分化功能式微,理性與情感不分化的結果,導致社會情緒化,不能做理性的抉擇。(代間傳遞)

參考資料:教育部教育百科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AE%B6%E6%97%8F%E7%B3%BB%E7%B5%B1%E6%B2%BB%E7%99%82%E7%90%86%E8%AB%96&search=%E5%AE%B6%E6%97%8F%E7%B3%BB%E7%B5%B1%E6%B2%BB%E7%99%82%E7%90%86%E8%AB%96

 

 

IV.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 Theory, ORT)

        Kohut所發展的「客體關係理論」迄今有方興未艾之勢。這個理論亦強調兒童透過主要照顧者的教化形成對自我及外界的看法,其中很重要的概念是Bowlby的依附理論所強調的「依附關係」.強調個體一出生的基本趨力即是關係的接觸,而非發洩或僅是釋放生的本能與攻擊的本能趨力。所謂的關係是指個體和真實的他人,或是個體與其所幻想的某個真實人物之心智影像或是表徵,以及個體對於早期重要他人的心智影像或是表徵與目前重要他人之間的關係。
    依附理論以及之後的客體關係理論,均是強調自我,若要健全發展,則個體早年與重要他人的安全穩定依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客體關係理論對兒童輔導工作者的啟示如下:自我的發展從嬰幼兒時期開始歷經許多階段,從與母親的共生關係一直到分離與個體化的階段。嬰兒早期與客體關係的依附與分離經驗和品質,形塑自我的發展,包括:愛人、愛己,以及和他人產生連結的能力。

參考網站:教育部教育百科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WikiContent?title=%E5%AE%A2%E9%AB%94%E9%97%9C%E4%BF%82%E7%90%86%E8%AB%96&search=%E5%AE%A2%E9%AB%94%E9%97%9C%E4%BF%82%E7%90%86%E8%AB%96

III.心理劇

         心理劇是由Moreno在1934年所提出的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是透過「自發性」和「創造性」的戲劇演出,進行心理治療。心理劇主要的工作,就是在訓練團體成員的自發性與創造力,好對於生活中某種特定的時刻,可以做出更適當的反應。心理劇在治療中由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呈現出個案的內在狀態,例如從姿勢、臉部表情、沈默等方式,表達出基本的感覺。Moreno認為心理劇的原則是透過重視個人的人際關係和人格動力,來解決問題。個案可透過心理劇來了解自己獨特的人際關係和人格結構。心理劇是不需排演的即興演出,無固定劇本,無舞台限制,只要有一個空間就能表現出個人心理事件中的某一幕情節。可作為心理層面的發洩、投射、心靈淨化。
       心理劇通常適用於團體治療。心理劇共有四階段,包含「暖身」、「演出」、「分享」和「審視」階段,其中審視階段適合於心理劇訓練團體,一般的治療團體通常沒有審視的階段。心理劇共有五個主要工具,包含「舞台」、「主角」、「團體」、「輔角」、「導演」。心理劇常使用的技巧包含暖身、心電感應、角色交換、替身、鏡觀、會心、移情等等。治療者的角色是整個劇場的導演,導演透過個案肢體表達、內心世界的呈現、輔角的選擇和心理位置的移動,來幫助主角去探索他本身的問題所在。

參考網站:教育部教育百科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WikiContent?title=%E5%BF%83%E7%90%86%E5%8A%87&search=%E5%BF%83%E7%90%86%E5%8A%87


 II.多元表達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是一種利用藝術材料,如繪畫、粉筆與標示物等表達性治療(expressive therapy)的形式。藝術治療結合傳統的精神療法(Psychotherapy)理論與技巧,並運用創意過程的心理學意涵,特別是不同藝術材料的情感特性。多元表達藝術治療包括透過眼耳鼻舌身的接受與表達,讓身心靈達到平衡的狀態,並且運用繪圖、身體動作、舞蹈、戲劇、心理劇、音樂、香氛、遊戲、沙盤物件等多元的媒材.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藝術治療
     

I.榮格分析心理學

       分析心理學(英語:Analytical psychology;或稱心理分析學)是由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所帶頭發展出來的一支深度心理學,又稱榮格心理學或原型心理學。它是是榮格自1913年10月脫離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後,開始形成的學派。

       榮格認為人的心靈包含有意識的自我、無意識,宋文里教授在一次研討會上,指出佛洛伊德的subunconscious-「潛意識」必須和榮格的unconscious-「無意識」做出區隔。兩大部分。有意識的自我是有記憶而有連續性的。但榮格認為自我只是整體心靈的一小部分,無意識才更具影響力,而自我無意識內,有著最高的精神自性。夢是無意識對自我所開的窗子。整合自己無意識的的特性會自然的發生而發展個人的個性,這種程序叫做個體化,而個體化是沒有終點的,所以有些人傾向說「個體化歷程」。

       如果一個人有意識的自我與無意識相互矛盾無法整合,則會產生精神官能症、身心症,如:恐懼症、戀物癖、或憂鬱症。須經由分析去了解與認識未知的無意識中的特性,常用的方法有分析夢或是對藝術品或詩的反應。

        
榮格認為無意識又分為個人無意識及集體無意識。個人無意識包括個人的種種情結,而集體無意識則包括人類整體經千百年累積在無意識中的寶貝。其證據是榮格在世界各地所收集的人類共同的象徵。他考察不同民族的宗教、神話、傳說、童話、與寓言得到所有人類共有的原型。所以在個體化可能發現超出個人經驗的象徵。其中的內容可視為人基本問題,如生命、死亡、意義、快樂、與恐懼,也可能有靈性方面的觀念。分析夢的方法與完整的程序是很繁瑣的,也因人(分析者)而異。榮格分析學派的治療方法,自1904年榮格與佛洛伊德分道揚鑣後,開始發展以「象徵的」角度做積極想像,主要以夢境分析、沙遊(日本稱箱庭療法)、藝術治療三項為大宗。

  1. 人格類型:分析心理學認為人的性格可分為外向/外傾與內向/內傾的性格類型/態度類型。並再具有四個心理功能/功能類型:思考與情感為理性功能(並彼此為對立面;感覺與直覺為非理性功能(並彼此為對立面,最終形成八個人格類型。
  2. 力比多(Libido):被榮格擴充為是一種心靈的能量或內在的生命力(或可說是氣),內向的人,他的這種能量是向內的而且是主觀的。外向的人,他的這種能量流向屬於外在的他與別人的關係。
  3. 優勢與劣勢:榮格認為心理功能有優勢和劣勢之分,例如當思考功能站居高位時,情感就相對弱勢。榮格對於在人格類型裡面提到,優勢功能和劣勢功能不是代表哪個好或壞,而是心理功能在自我站居的高與低,榮格認為,八個人格類型每個人雖然都傾向只表現一種,但其實八種人格類型每個人都有一些些,所以潛力去體驗和發展,優勢功能如果主導自我太久時,可能會導致無意識的反撲乃至於在現實生活出現關係問題。榮格學派之所以被認定為深度心理學的一門,就是榮格以及後榮格發展都一致認為,人有其必要,去認識不同的內在人格,避免某些人格得到自我的排斥或潛抑,導致其中之一成為自己的陰暗面-心理陰影,進而導致身心症、精神官能症的爆發。

文章參考:維基百科分析心理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雲晴資訊(預約表單、衛福部年輕族群支持方案預約表單、line帳號洽詢、聯絡電話、fb網址、google地圖、交通停車資訊)

雲晴心理師簡介

1.雲晴諮商價目表&2.諮商是什麼&3.認識諮商心理師